时间:2025-11-12来源: 作者:
在新能源重卡销量同比暴涨252%的行业浪潮下,电驱桥技术正快速从“可选”走向“标配”,而潍柴动力最新获得的电驱桥专利,直指重型车辆轮端大输出扭矩的行业痛点。
在“双碳”战略持续推进的背景下,商用车的电动化转型已不是“选择题”,而是“必答题”。曾经占据主流地位的中央驱动系统,因其机械部件多、传动路径长、能量损耗严重等先天缺陷,正被高度集成化的电驱桥技术加速替代。

电驱桥通过将电机、变速器、差速器等高度集成于车桥内部,取消传动轴,实现动力“直驱”,系统效率可比中央驱动提升4%以上。
行业变革
早年,中央驱动系统几乎垄断电动重卡的驱动方式,但这一格局正在悄然改变。电驱桥市场占比2025年正在快速提升,市场接受度远超预期。有业内人士预测,未来三年,电驱桥将大规模替代中央驱动,成为电动重卡的主流技术路线。新能源重卡销量暴涨成为电驱桥推广的加速器。
技术优势
电驱桥的竞争优势源于其结构和性能的革命性突破。由于其结构更紧凑、传动路径短、机械接触面少、润滑系统统一,不仅节省底盘空间,还为电池布置提供更大灵活性。对于按里程收费的运营车辆而言,任何能提升效率的技术都直接关系到收益。
例如,零一汽车的“矩石2.0集成式电驱桥”系统综合效率达到94%,比外挂电驱桥高出2%以上。相较于中央驱动车型,能实现百公里节电30度的能效突破。

除了更节能,电驱桥在自重与可靠性方面也优于中央驱动。
两档电驱桥的突破
在电驱桥技术演进中,两档电驱桥的出现解决了单一速比难以兼顾重载爬坡与高速行驶的行业难题。
以汉德车桥的HDE13t油冷多挡电驱桥为例,其首创的 “双档位设计” ,既能满足城市高速路况,又可应对山区复杂路况,实现“一桥多用”。

汉德车桥HDE11.5t单电机两档电驱桥配备的MUC控制器采用碳化硅材料,能够支持整车800V的电压。800V平台相较于之前的500V平台,充电速度更快,效率更高。这款单电机双速电动轴设计的两档减速器,一档适用于爬坡和重载,速比为63.88;而二档则适用于高速行驶,速比为18.26。
潍柴动力的技术布局
在电驱桥技术领域,潍柴动力一直是积极的参与者和创新者。有数据显示,今年以来,潍柴动力已新增专利授权1124个,显示出持续的技术投入,展现出强劲的研发实力。
近日,潍柴动力新获得一项发明专利授权,专利名为“电驱桥结构及具有其的车辆”,专利申请号为CN202510227567.0,授权日为2025年10月24日。

专利技术解读
潍柴动力这项最新专利提供了一种创新的电驱桥结构解决方案。根据公开的专利摘要,这项发明的核心设计旨在解决重型电动车辆对超大扭矩的需求,其主要技术特点如下。
核心结构:在每个驱动轮侧集成了两套行星排机构(第一行星排和第二行星排)和两套换挡组件。
关键创新:通过换挡组件的协同工作,使两套行星排之间能够形成四个传动挡位。
解决的问题:这种多挡位设计能够更好地调节电机的输出扭矩和转速,使驱动电机能更长时间地在高效区间工作,从而满足重型车辆在起步、爬坡等工况下对轮端超大输出扭矩的需求。
创新价值
这项发明专利通过两个行星排和四个挡位的创新设计,实现了更为精准和高效的动力分配。
与潍柴动力此前申请的同轴电驱桥专利相比,这项新专利在传动结构和挡位控制方面有了明显升级。此前潍柴动力申请的同轴电驱桥专利包含第一电机、第二电机、四个行星齿轮组、差速器和换挡机构。通过换挡滑套和切换元件组实现动力流路径的切换。
市场竞争格局
随着电驱桥市场需求的不断扩大,全球主流厂商纷纷加快布局。
从全球视角来看,重卡电驱桥领域的竞争者可分为几大阵营:快速崛起的第三方配套商、积极转型的传统制造商、自研电驱桥的重卡新势力、主导高端市场的国际巨头。
汉德车桥作为传统制造商代表,截至2025年4月底,累计销售各类商用车智能电驱桥已突破10万台。
未来三到五年,将是技术路线与市场格局定型的关键窗口期。唯有在效率、成本与可靠性上做到极致的玩家,才能在这场无声的“桥”力赛中胜出。
随着市场对高效物流的需求日益增长,电驱桥技术的竞争焦点正从“有无”转向“精粗”。汉德车桥、东风德纳等企业已实现电驱桥批量销售,而潍柴动力的最新专利技术,展现了其在电驱桥高端技术领域的积累。
电驱桥这片巨大的增量市场,已成为各方角逐的新战场。
标签: 电驱桥
免责声明:凡注明(来源:齿轮头条网)的所有文字、图片、音视和视频文件,版权均为齿轮头条网(www.geartoutiao.com)独家所有,如需转载请与本网联系。任何机构或个人转载使用时须注明来源“齿轮头条网”,违反者本网将追究其法律责任。本网转载并注明其他来源的稿件,均来自互联网或业内投稿人士,版权属于原版权人。转载请保留稿件来源及作者,禁止擅自篡改,违者自负版权法律责任。